岑浩輝發表施政報告 澳門永久居民繼續獲派發1萬元

橙新聞】澳門民生政策全面加碼 精準扶助覆蓋老幼群體

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今日在立法會發表首份施政報告,宣布自今年10月起實施新一輪社會福利調整。社會工作局公布的執行細則顯示,65歲以上長者年度敬老金將從9000澳門元提升至1萬元,養老金每月發放標準上調4.3%至3900元,全年領取月份從2個月增至3個月,此舉預計惠及全澳逾9萬老年居民。

殘障人士保障體系同步升級,普通殘疾津貼與特別殘疾津貼分別調高至1萬元和2萬元,增幅達11%至13%。值得關注的是,這項調整精準對接統計暨普查局數據——全澳現有2.3萬持證殘疾人士,其中重度殘疾者佔比27%。

面對博彩稅收波動和18.7%老年人口比例的雙重壓力,岑浩輝強調資源將重點傾斜「一老一少」群體。該政策導向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提出的「建立社會支出動態調整機制」建議形成呼應,顯示特區政府財政規劃的國際化視野。

現金分享計劃維持原有力度,永久居民可獲1萬元,非永久居民6000元。這項自2008年實施的民生工程,累計發放總額已突破千億澳門元,覆蓋全澳93%常住人口。

生育激勵措施呈現多維度創新,3歲以下嬰幼兒每月可獲1500元津貼,按年折算達1.8萬元。新生兒家庭領取的出生津貼從5418元增至6500元,增幅20%,配合每對新婚夫婦4400元補助,形成從婚育到養育的全週期支持體系。

醫療保障方面,永久居民年度醫療券提升至700元,使用範圍擴展至67家私立機構。此舉針對澳門大學調研發現的「專科候診時間過長」痛點,45%受訪居民曾因公立醫療輪候期放棄就診。

財政局數據顯示,本輪福利支出約佔年度預算9.3%,主要依託前兩季度38%的博彩稅收增長支撐。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振宇指出,正在審議的《社會保障基金可持續運作法案》擬建立福利標準與通脹率、工資中位數的聯動機制。

橫向對比大灣區民生保障水平,澳門養老金標準已超越珠海3500元人民幣的均值,與香港4060港元長者生活津貼基本持平。澳門理工大學學者分析,此次調整在維持財政穩健前提下,實現了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益的平衡點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
Scroll to Top